网站导航
听!全国两会上华农人的“金点子”
产品中心

听!全国两会上华农人的“金点子”

2025-04-13 配合料
产品介绍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海洋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华中农大1992届校友 宁凌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广东拥有全国第一长的大陆海岸线,第二大的海域面积,第三多的海岛数量,拥有优良的深水港湾、优质的滨海沙滩,海洋渔业、深海矿产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发展海洋经济的条件得天独厚。宁凌代表深耕海洋经济与区域发展研究,调研足迹遍及广东省沿海14个地市。他建议,相关机构应关注发展海洋经济面临的新风险和新需求,加快开发海洋牧场装备保险、海洋牧场从业人员人身安全保险等,让养殖户安心发展。(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民革湖北省委会副主委、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华中农大2001届校友 邓乾春

  作为一名农业科学技术工作者,邓乾春的生活基本是“三点一线”——实验室、中试车间、企业。他深知,只有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层次地融合,才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相比别的行业,农业企业要付出更多努力和耐心。邓乾春表示,他将持续倾听广大农民、农技人员和企业家的心声和期盼,提出更多契合行业需求、聚焦痛点难点的建议和议案。今年两会,他围绕油料重大科学技术平台建设、油脂生物合成产业高质量发展、油料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湖北省总商会副会长,华中农大2008届校友 杨兴铭

  杨兴铭提出,非公有制企业最怕“两欠”,建议制定详细且具实操性的实施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助推民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他建议围绕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制定详细且具实操性的实施办法,建立独立的公平竞争审查机构,定期推出市场干预行为负面清单、绿灯案例。加快资本、土地、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建设,推进产业政策由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打破各类隐性壁垒。将《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从管理性强制性规定修订为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建立健全清欠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机制,防止“边清边欠”“清完又欠”。(极目新闻等媒体报道)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恩施州委副书记、州长,华中农大1993届校友 夏锡璠

  促进文化旅游消费,是今年两会的一个热点。但现在很多景区旅游服务产品同质化的问题非常影响文旅消费。全国人大代表夏锡璠表示,文旅产品需要人文内涵,否则没有生命力。首先得把当前人们的旅游需求深入研究,不能简单地照搬照学,抄别人的作业。应该提供一些情绪价值,有一定的人文内涵,这就需要在研究和策划这一些产品时,立足于自己的优势。(央广网等媒体报道)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科协副主席、湖南农业大学研究员,华中农大1980届校友 印遇龙

  2025年全国两会上,印遇龙提出关于快速推进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的建议。传统种养分离模式导致畜禽粪污、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利用率不足,化肥农药过量使用,造成土壤功能退化、水体污染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推进种养结合循环农业,通过“秸秆过腹还田”“粪污替代化肥”等模式实现种养业内部资源循环,推动“养殖—废弃物—种植—养殖”闭环运行,对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双碳”目标、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通过种养协同增效,可在确保肉蛋奶供应的同时,每年减少约1.2亿吨粮食隐性消耗,为守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底线提供创新路径。(新京报等媒体报道)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华中农大1982届校友 夏红民

  夏红民表示,要强化牵引带动,持续深入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专项监督,带动融合各类专项监督,推动各级各部门精准把握党中央对本地区本部门本领域改革发展的目标定位和部署要求,不折不扣抓落实,融入全局抓落实,因地制宜抓落实。“坚持用好‘一台账、两清单、双责任、双问责’监督机制,深化‘五方联动、一组双专班’专项监督工作体系,推行政治监督活页数字化。”(中国纪检监察报等媒体报道)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大有镇塔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华中农大2005届校友郑培坤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重点在人、出路在产业。”郑培坤在2025年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第三场集中采访中,用一句话总结了塔山村的乡村振兴之路。他进一步解释道,塔山村从“空壳村”蝶变为“亿元村”,具体来说就是:党建是“定盘星”,能人是“领头雁”,抱团是“金钥匙”。“一个好支部能带强一个村,带动一方发展。”郑培坤介绍,塔山村创新思路做法,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成立塔山联合党委,真正的完成了将支部建在乡村产业链上。(贵州日报等媒体报道)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临沧市委书记、临沧军分区党委,华中农大1992届校友 杜建辉

  如何依靠科学技术创新,破解“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困局?杜建辉给出的答案是:立足资源禀赋,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自2022年起,在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邓秀新院士的助力下,临沧建立健全“院士专家团队+市级科技人员+县(区)级科技人员”的三级科技服务体系,采用“边研究、边试验、边示范、边推广”的策略,推动农业科学技术创新。(新华网等媒体报道)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农药中心副主任,华中农大2008届校友 刘晓艳

  刘晓艳长期以来关注农业微生物产业。在她的努力下,去年底,湖北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首份支持农业微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农业微生物产业包含生物农药、生物兽药、生物饲料等多个领域。这个产业发展好了,未来我们的食品安全、生态安全、水源安全都会得到一定效果保障。它也可当作一个支点,构建多个产业的发展蓝海。”刘晓艳从华中农大博士毕业后,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从事农业微生物相关这类的产品研发工作近20年,聚焦微生物杀线剂产品实现成果转化。(九派新闻等媒体报道)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回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华中农大1992届校友 张卫元

  他认为,数字化的经济与AI技术已成为兽药产业升级的关键驱动力,兽药行业无法置身其外。这些前沿技术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为兽药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从根本上重构了行业技术逻辑与产业生态,推动行业向精准化、高效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今年两会,他带来了关于聚焦兽药产业新质生产力、兽药网络经营规范以及水产养殖用药监管等三份提案。(荆楚网等媒体报道)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委、湖北省委会主委,华中农大1984届校友 王红玲

  王红玲委员建议国家相关部委将湖北省大悟县黄茶产业纳入《新时代大别山革命老区协同推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实施方案》政策支持范围,将大悟黄茶产业重点立项。大力培育黄茶产业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支持企业加强科研攻关,推动黄茶产业链在茶副食、茶饮料、茶保健品等方面延伸与扩展,提高市场竞争力。支持在大悟县举办黄茶发展大会、黄茶文化节等茶事活动。在全国各类展会上积极推介黄茶品牌,积极培育消费市场,提高品牌美誉度与影响力。(极目新闻等媒体报道)

  李萌表示,我国AI发展之路走对了,国家2017年确立了人工智能发展的正确战略方向,为AI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营造了良好生态。要继续鼓励自由探索,走出一条颠覆性道路。要推动人工智能立法,不仅是为了安全,也还是为了更健康的发展。人工智能大国面临的共同问题和责任,就是如何确保让人工智能增进人类福祉,避免脱离“智能向善”的轨道。(科技日报等媒体报道)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华中农大1987届校友 张甘霖

  守护碧水良田,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专业力量。深耕研究领域30多年,张甘霖一直关注环境资源领域的相关议题。用脚步丈量问题,以数据支撑建言。张甘霖委员准备了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相关议题的提案,他希望能通过个人的努力,将更多切实可行的建议带上两会,充分的发挥研究所在这方面研究的积累,找到相关团队,一起从数据准备,从情况的了解,从实地调研分析里头去找思路,努力使它成为一个好的提案。(江苏广电总台等媒体报道)

  随着生活水平提升,如何满足大家日渐增长的肉蛋奶消费需求、确保畜禽饲料蛋白的供给量,已成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课题。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农大校长严建兵一直以来致力于高产、高蛋白、宜机收玉米的研究工作。近年来数十次往返于全国各地的玉米试验田和下游技术应用企业之间,在提高玉米蛋白含量、增加产量等方面取得了多个成果。今年两会,他也带来了自己的调研成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日报等媒体报道)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院长、民革湖北省委会副主委,华中农大教师(1995年-1997年) 郑军

  当前,应当怎么样应对人口变化给教育事业带来的挑战,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资源统筹调配机制?郑军建议,需完善跨学区、跨学段师资动态调配机制,促进区域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结构均衡。可通过九年或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建设、教师编制跨区域调配、交流轮岗、学区(乡镇)内走教等方式,加强学区间、学段间师资的腾挪调配,形成与学龄人口变动相适应的教师资源布局。(光明网等媒体报道)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华中农大1980届校友 马有祥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完善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调机制,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我们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统筹农产品贸易与国内生产,保持贸易与国内产业可持续发展,慢慢地加强农产品供给韧性,确保农产品供给安全。要明确农产品进口本质要求,合理把控农产品进口规模和节奏,稳步扩大农产品出口,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人民政协网等媒体报道)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洞庭实验室主任,华中农大1984届校友 单杨

  “一串新鲜的葡萄,价格可能是几十块,但如果将葡萄制成葡萄酒,一瓶的价格或许可以翻6倍。”作为深耕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近40年的食品工程专家,单杨持续为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建言献策,通过增加产品附加值,为产业增效,也为农民增收。在单杨看来,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农产品上市时间相对来说比较集中,贮藏期较短且加工转化率低,这就导致了在一段时间内供大于求,不仅卖不上价,还容易堆积损耗。因此,要提升农产品贮藏保鲜技术,及时把初级农产品加工成高的附加价值的产品。(三湘都市报等媒体报道)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湖北省委会主委,华中农大1982届校友 胡仲军

  胡仲军今年共带来了7份建议,其中就包括低空经济、算力资源布局等相关领域。他认为,湖北发展低空经济的条件很成熟,在基础设施、产业高质量发展、科创资源、应用场景等方面具有优势。支持湖北快速推进低空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湖北优势,更好地服务国家长江经济带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战略。对于算力资源布局,他建议有关部门支持湖北建设算力电力协同、算力监测调度等全国算力网示范项目,在湖北布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和国家算力大通道。(九派新闻等新闻媒体报道)